为何碰壁的困链创屡屡A在中国业者局区块
每次和朋友聊起区块链创业,我总忍不住感叹:咱们国家对于虚拟货币的态度就像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不顺眼。监管红线其实很清晰:虚拟货币不是货币,顶多算个商品,而且这商品还不能带金融属性。按理说,规矩都说得这么明白了,可偏偏有人像是被Token发行下了蛊,前赴后继地往坑里跳。 所谓RWA(Real World Asset),说白了就是把现实世界的资产搬到链上变成数字代币。这主意听起来确实诱人:房地产、艺术品这些高门槛资产突然就能分割交易了,交易成本低了,流动性也上来了。但中国创业者最擅长的就是把好经念歪,现在市面上玩得最溜的居然是那些搞NFT数字藏品的。 记得去年有个做茶叶NFT的项目,号称买了他们的数字藏品就能兑换高端普洱茶。更妙的是,你要是不想提货,还能在二级市场转手赚差价。我当时就乐了:这不就是二十年前邮币卡市场的老套路嘛!只不过把实体邮票换成了数字图片,把线下交易搬到了链上而已。 去年遇到个典型案例让我印象深刻。某团队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公司,收购了一批海外房产,然后切分成NFT对外发售。宣传时说得天花乱坠:持有NFT就等于拥有房产份额,租金收益按比例分红。结果赶上全球经济下行,房产贬值不说,运营团队也快撑不住了。当初被高收益吸引的投资者们现在纷纷报案,硬是把一个"创新项目"告成了非法集资。 这事儿让我想起小区门口卖理财的大妈——赚钱时叫你小甜甜,亏钱了立马翻脸不认人。很多海归创业者搞RWA时总有种错觉,觉得自己懂的别人都懂。可现实是,你跟投资人讲去中心化,他们只关心能不能赚钱;你谈区块链革命,警察叔叔只看符不符合刑法176条。 结合这些年见的案例,我给想在国内搞RWA的朋友几点忠告: 首先,资产真实性就是你的命根子。不管是代币化一栋楼还是一箱茅台,都得像相亲一样把家底查个底朝天。采购合同、质检报告、权属证明一个都不能少,这可是最基本的护身符。 其次,代币性质一定要拎得清。中国监管最忌讳的就是把代币往货币或者证券上靠。记住一个原则:你的代币就是个提货券,千万别让它带上利息、分红这些金融属性,否则分分钟变非法集资。 最后,营销话术要慎之又慎。有些项目方为了吸引投资,把预期收益说得像银行存款一样稳当,这简直就是举着"来抓我"的牌子在监管面前晃悠。咱们做推广时宁可保守点,也别给自己埋雷。 说到底,在中国搞区块链创业就像在钢丝上跳舞。RWA本身是个好工具,但用不好就容易变成自毁工具。创业者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毕竟比起改变世界,先确保自己不进局子更重要,不是吗?RWA:馅饼还是陷阱?
血淋淋的现实教训
创业者的三件防弹衣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市场陷入拉锯战:是蓄势待发还是强弩之末?
- 比特币玩家注意了:Mt.Gox还款延期背后暗藏玄机
- 9月21日数字货币合约市场观察:当震荡遇上耐心
- 加密货币监管风云:印度重拳出击,美国司法僵局难解
- Stacks升级在即:比特币L2生态能否迎来春天?
- 9.19行情为何突然变脸?老韭菜的血泪教训
- 比特币以太坊短期回调蓄势 28000美元目标依然可期
- 香港数字矿业新机遇:一位金融科技主管的真诚分享
- 比特币牛市信号亮起:突破这个关键价位或将引发大涨
- 当美联储按下暂停键,加密市场将如何反应?
- 比特币:一场疯狂的数字货币冒险
- 一场加密世界的思想盛宴:Chainge生态峰会新加坡站实录
- 以太坊高位回调后何去何从?关键支撑位全解析
- 瑞波币VS柴犬币:十月行情谁主沉浮?
- 区块链游戏迎来重磅玩家:LUKSO携手虚幻引擎开启新纪元
- 从坚决抵制到主动拥抱:音乐巨头的AI真香定律
- 9万亿退休金即将入场:加密市场的春天要来了?
- 从通讯巨头到区块链新贵:TON如何借力Telegram打造Web3新范式
- 比特币ETF或将引爆千亿美金市场?华尔街正在押注这场加密革命
- 加密货币市场风向要变?十大主流币种走势全解析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