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最火的解密交易机器三大
说实话,作为一个在加密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最近被Telegram交易机器人彻底惊艳到了。这些小家伙简直就是为加密新手量身定做的神器!还记得我刚入圈时,在Uniswap上买个币要折腾半天,现在通过Telegram聊天窗口就能轻松完成交易,这种体验的提升简直不要太爽。
为什么大家都在用Telegram机器人?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正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突然在群里看到某个代币的利好消息。放在以前,你得赶紧打开电脑、连接钱包、打开交易所...等这一套流程走完,黄花菜都凉了。但现在,直接在Telegram里发个指令就能完成交易,这种丝滑的体验让加密交易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
目前市场上最火的三大机器人分别是:Unibot、Banana Gun和MaestroBot。作为一个见证它们成长的老用户,让我来分享些亲身感受。
三大机器人的江湖地位
MaestroBot作为2022年就入局的老前辈,曾经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但今年5月推出的Unibot和6月问世的Banana Gun很快就后来居上。这就像智能手机市场一样,后来者往往能带来更创新的体验。
有趣的是,这三家的风格完全不同:MaestroBot和Unibot更像是一个交易终端,适合喜欢钻研的交易员;而Banana Gun则把"简单易用"做到了极致,我那个连Metamask都不会用的表弟都能轻松上手。
数据背后的故事
从用户增长来看,Banana Gun简直就是一匹黑马。虽然MaestroBot现在用户量还是第一,但Banana Gun的增长曲线陡得吓人。这让我想起了当年Uniswap超越Bancor的情景。
交易量方面更值得玩味:上个月Banana Gun的交易量已经达到1.43亿美元,而Unibot只有5500万。但有意思的是,每个MaestroBot用户平均会做5.7笔交易,比其他两家都要高。这说明老用户对MaestroBot的黏性更强。
代币经济的玄机
这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Unibot的收入主要来自代币交易税(高达4%),而Banana Gun和MaestroBot则主要靠交易手续费。这就导致Unibot账面上收入很高,但实际上交易量却不如其他两家。
作为代币持有者,我最关心的是分红收益。目前两家都承诺将40%-50%的收入分配给持币者,按照我的估算,年化收益大概在25%左右。不过要提醒的是,Banana Gun还有大量代币没有释放,这可能会带来通胀压力。
我的投资建议
经过反复比较,我个人更看好Banana Gun的发展潜力。它的用户增长最快,产品体验也最好。不过现在的估值确实有点偏高,如果价格能回调到10美元左右会是个不错的入场点。
最后必须提醒的是安全问题。这三家都曾经被黑客攻击过,虽然都及时进行了赔付,但还是要保持警惕。我的建议是:不要把大资金放在机器人钱包里,用多少转多少才最稳妥。
总的来说,Telegram机器人这个赛道才刚刚起步,未来的创新空间还很大。作为早期参与者,我们既要享受创新红利,也要时刻保持风险意识。毕竟在这个市场里,活得久才是王道。
(责任编辑:法规)
-
一位大学教授的Web3安全创业传奇:顾荣辉用数学思维重塑行业标准
最近在翻阅《福布斯》中文版时,我注意到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CertiK联合创始人顾荣辉的创业历程。说实话,在遍地都是创业神话的Web3领域,这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故事还是让我眼前一亮。数学天才的商业冒险顾荣辉的办公室墙上挂着CertiK的logo,那面盾牌中的"∀"符号总是能让他眼睛发亮。每当有新员工入职,他都会不厌其烦地解释:"这个数学符号代表'for all',意味着我们要用数学方法保护... ...[详细]
-
记得2021年那个疯狂的夏天吗?当时NFT就像数字世界的黄金,随便一张像素头像都能卖出天价。我在参加一个区块链会议时,亲眼见证一个大学生靠卖数字猿猴头像首付了一套房。可如今呢?最新数据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们:95%的NFT已经沦为电子垃圾。说实话,我早就预感到这一天会来。作为一个经历过三次牛熊周期的从业者,我见过太多类似的剧情了。当看到连广场舞大妈都在讨论NFT投资时,就知道泡沫快破了。但没想到会这... ...[详细]
-
谁能想到,曾经在加密货币市场呼风唤雨的SBF,如今正蜷缩在布鲁克林大都会拘留中心(MDC)的阴暗角落。这位FTX创始人的跌落速度之快,简直比比特币暴跌还要令人咋舌。臭名昭著的MDC:美国监狱系统的黑暗缩影MDC可不是什么好地方,这里的恶劣条件在司法系统内早已人尽皆知。还记得2019年那个寒冬吗?一场电气火灾让整个监狱陷入黑暗和寒冷,上千名囚犯在零下的温度里瑟瑟发抖。我当时看到新闻报道时就在想:这哪... ...[详细]
-
各位区块链爱好者们,又到了我们定期盘点IOST项目进展的时候了!这两周IOST团队可没闲着,他们像打了鸡血一样,在技术升级和生态建设上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突破。作为一个长期关注IOST的老玩家,我必须说这次的更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核心技术升级:让区块链飞起来先说说最硬核的技术进展。开发团队最近成功优化了节点同步机制,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调整。简单来说,就好比给高速公路扩建了车道,现在数据能在节点间跑得... ...[详细]
-
深度解读|比特币市场最新动态:从ETF持仓创新高到杠杆风险的警示
今天早晨的加密市场可谓波澜壮阔,几个关键数据值得我们深思。Adam Livingston这位《比特币时代与大丰收》的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美国政府何不考虑把部分贸易关税盈余用来买比特币?这个想法虽然激进但很有意思,想想看,如果真能实现,那美国财政部或许会成为最大的"比特币囤币党"之一。他特别强调这些比特币应该采用最安全的冷存储方式,远离任何交易或质押活动。说到囤币,美国现货比特币ETF的表现真... ...[详细]
-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金融科技发展的观察者,每次谈到加密货币的监管问题,我的心情总是很复杂。理想中的区块链世界应该是去中心化、自由开放的,但现实是,各国政府正在用令人惊讶的速度将这一新兴领域纳入监管框架。这就像看着一匹野马被驯服——虽然少了些野性,但或许能跑得更远。亚洲的监管风向标新加坡一直是我眼中最值得研究的案例。记得2019年去参加亚洲区块链峰会时,当地政府官员对加密市场的开放态度让我印象深刻。但三... ...[详细]
-
Chainlink创始人犀利点评:90%的跨链桥都存在致命安全隐患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块链安全的经济观察者,我不得不说Chainlink联合创始人Sergey Nazarov最近的一番话真是戳中了行业的痛处。在Blockworks的专访中,这位技术大牛毫不留情地指出:"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跨链桥,简直就是在玩火!"这话说得虽然尖锐,但确实道出了当前跨链生态最令人担忧的问题。行业乱象:钱投得越多,风险反而越大Nazarov的观察让我深有感触。现在的加密圈有个怪现象:投... ...[详细]
-
这几天币圈又热闹起来了,先说几个值得关注的行业动态:香港证监会最新回应称,那些出现在申请者名单上的机构,其实只是正在申请牌照而已,可别误以为它们已经获得批准了。Mixin Network这个平台可不太平,他们确认遭到黑客攻击后,现在存取款服务都暂停了。还有件有趣的事,那些没人认领的6900多万枚ARB代币,已经从空投合约转移到DAO财库去了。最让人震惊的是,Mixin Network的云服务提供商... ...[详细]
-
每当看到身边那些做事稳扎稳打的同事朋友,我都会陷入沉思。稳健这个特质,在现代职场中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是保护伞还是绊脚石?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稳健的正面价值记得去年公司研发新产品时,市场部小王和新来的小李形成了鲜明对比。小王总是反复推敲每个细节,确保万无一失;小李则恨不得明天就让产品上线。最终,正是小王的稳健作风避免了一场潜在的公关危机。这个故事让我明白,稳健往往意味着深思熟虑、降低风险。在经济领... ...[详细]
-
最近有个现象挺有意思的——我那些精明的投资圈朋友都在讨论同一个话题:FD科技。这个异军突起的金融科技平台,正在悄然改变着财富增长的玩法。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让投资者趋之若鹜的"秘密武器"。当AI遇上华尔街:投资方式的革命记得去年参加金融科技峰会时,我亲眼见证了FD科技展示的AiGPT系统如何让在场所有金融大咖都坐直了身子。这玩意儿简直是把科幻电影里的情节搬进了现实...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