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撼跑到从领车尾吊T的地位动正在江湖
前几天在网上闲逛时,一张截图引起了我的注意。画面中,曾经风光无限的GPT-4在11款主流大模型中竟然垫底,配文还调侃道"GPT4:我的冤屈怎么诉?"这让我不禁感慨:在今年年初还独领风骚的ChatGPT,怎么短短半年就沦落到这般境地? 追根溯源,这张图片来自C-Eval榜单。这个由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联合打造的中文大模型评测体系,就像给AI设了一场"高考":涵盖52个学科、13948道题目,从中学到专业级别应有尽有。但深入研究后我发现,这个排名存在一个关键问题——测试时间严重不同步。 仔细看榜单细节,GPT-4的成绩停留在5月15日,而榜首的云天书提交日期是8月31日。这就像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同一场考试,能公平比较吗?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部66个参评模型中,由官方团队统一测试的只有11个,而GPT-4在这份"同场竞技"榜单中排名第11,实际表现并没有截图里那么不堪。 这半年来,国内大模型的发展势头确实令人振奋。复旦的MOSS团队自信地宣布其中文能力已超越ChatGPT;网易有道在翻译领域自称打败了谷歌;科大讯飞更是豪言其代码生成能力已经领先。商汤、作业帮、百川智能等玩家也纷纷亮出漂亮的成绩单。 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AI领域的观察者,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宣称超越ChatGPT的案例,往往集中在特定领域或中文场景。就像体育比赛,短跑冠军和游泳健将很难直接比较。更何况,OpenAI这几个月很可能也在默默升级,只是没参加最近的"考试"而已。 不可否认,ChatGPT最近确实遇到了些麻烦。7月份用户普遍抱怨其逻辑能力下降,8月又传出OpenAI可能面临财务危机的消息。每天70万美元的运营成本,对任何企业都是沉重的负担。 但转机似乎正在来临。即将召开的开发者大会、与摩根士丹利的重磅合作,以及预计突破10亿美元的年收入,都可能成为GPT系列东山再起的契机。这让我想起科技界的一句老话:永远不要低估巨头的自我革新能力。 在AI这场马拉松中,暂时的排名其实没那么重要。国内大模型的突飞猛进令人欣喜,但要说全面超越还为时过早。真正的考验在于:谁能持续创新?谁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谁能赢得开发者和用户的真心认可? 作为见证者,我既为国产模型的进步感到自豪,也期待看到更开放、更科学的评测体系。毕竟在这个快速迭代的领域,今天的冠军可能明天就会被超越,而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能够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C-Eval榜单背后的故事
群雄逐鹿的大模型江湖
ChatGPT的困境与机遇
未来属于谁?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读懂市场这本天书
- 比特币疯狂涨势背后:2.6万美元只是开始?
- FTX获准抛售巨额加密资产:34亿美元比特币和SOL将如何处置?
- 从游戏直播到Web3革命:Ryan Wyatt如何重新定义品牌建设
- 币市风云录:BTC双底现生机 ETH受压难突围 OKB成市场宠儿 名人币割韭菜套路再现
- FTX清算风暴来袭:30亿美元加密货币抛售将如何冲击市场?
- Meta Quest+订阅制:VR游戏的破局之道还是昙花一现?
- AI与Web3:一场打工人与算法的生存博弈
- 深夜币市观察:比特币与以太坊的关键抉择时刻
- 从跨境转账到全球支付:一位支付界资深人士眼中的比特币未来
- 比特币2024:狂欢还是泡沫?一场关于加密货币命运的激烈争辩
- Layer2赛道背后的隐形冠军:数据可用性(DA)的博弈
- AI创业者必须警惕的七大刑事雷区
- 比特币狂欢夜!700点暴利狂揽记
- 当Web3.0遇见元宇宙:一场改变未来的思想盛宴
- Web3创业者的狂欢:杭州这场活动点燃了创新热情
- XRP诉讼风波终落幕:市场狂欢背后隐藏哪些机遇?
- 全球Web3认知调查:当数字革命遇上文化差异,我们离真正的互联网革命还有多远?
- 区块链交互新范式:意图(Intent)如何重塑用户体验
- 加密货币监管:为何小步快跑比大跃进更明智?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