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须警规从业惕的法律罪新者必红线
你知道吗?帮信罪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的罪名,其实正在悄悄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2015年刑法修订时新增的这个罪名,如今已经成为全国刑事案件数量的"老三",仅次于盗窃和诈骗。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互联网金融案件的律师,我亲眼目睹了这个罪名带来的种种法律困境。 说实话,帮信罪在实务界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爱它,是因为相比共同犯罪,这个罪名的量刑相对较轻;恨它,是因为它的适用标准简直像个"万能口袋",什么都能往里装。最头疼的是,不同地区的法院对这个罪名的理解差异大得离谱,同样的行为在上海可能没事,在河南就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记得去年处理的一个案子,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帮朋友转了几笔账就被卷入了帮信罪的漩涡。看着他惊慌失措的样子,我深刻感受到这个罪名的"杀伤力"。 2025年7月28日,"两高一部"联合发布的这份新规简直就是给帮信罪装上了"GPS定位"。我最关注的是其中7个典型案例,尤其是第4个案例——那个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案子。 这个案子中,三个"聪明人"王某、张某和赵某某想出了个"完美"的洗钱方案:用银行卡收钱→取现→买虚拟币→转移给上线。他们自以为天衣无缝,结果呢?三个人加起来要在监狱里待十年多。 看完新规,我给Web3行业的同行们总结了几个血泪教训: 第一,装傻充愣的时代结束了。以前总有人说"我不知道啊",现在这招不灵了。新规明确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识别能力。去年有个OTC商家,账户被冻结17次还在继续交易,最后被判刑时哭都来不及。 第二,技术人员要格外当心。现在的司法实践已经明确:开发混币器、匿名钱包这类工具,很可能就是在帮犯罪分子"降低犯罪门槛"。我认识的一个技术大牛,就因为写了段代码被判了三年,你说冤不冤? 第三,OTC交易就是走钢丝。有位同行说得好:"做OTC就像在刀尖上跳舞"。新规实施后,一旦账户出现异常还继续交易,就可能被认定为主观明知。更可怕的是,如果同时涉及地下钱庄业务,那就是数罪并罚了。 第四,合规不是选修课。我看到太多创业者把合规当作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有个项目方老板跟我说:"先把业务做起来,合规以后再说。"结果呢?业务还没做大,人先进去了。 虽然新规给出了更明确的裁判标准,但"明知"的认定仍然存在很大弹性。我处理过的一个案件中,当事人只是帮朋友转了几笔账,就因为聊天记录里的一句"可能不太正规"被认定为主观明知。 Web3的春天确实来了,但记住: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吹风"。我的建议是:事前做好合规审查,交易过程全程留痕,一旦出事第一时间找专业律师。千万别像有些人那样,等到警察上门才想起找律师,那时候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辩护时机。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在这个行业,帮人可以,帮忙可以,但千万别"帮信"。法律的红线,碰不得。帮信罪的"冰与火之歌"
2025新规:穿透式打击来了
Web3行业四大生存法则
律师的肺腑之言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8.25数字货币市场观察:比特币遇阻回落 以太坊创高后跳水
- NFT巨鲸生存实录:有人日进斗金 有人亏到怀疑人生
- DeFi借贷江湖:从MakerDAO到Aave的架构进化史
- 加密货币市场一周观察:SocialFi崛起与Mt.Gox还款延期
- 亲身经历:Alameda那场震惊币圈的乌龙指事件内幕
- 9月25日加密货币市场深度解析:BTC与ETH的微妙博弈
- Web3.0重磅项目《区块未来》来袭:10月8日即将引爆加密圈
- MakerDAO为何下嫁Gnosis?一场DeFi巨头的战略突围
- 狗狗币上演鲸吞大戏:10亿美元豪赌能否打破僵局?
- AA产品进化论:解锁Web3世界的无限可能
- 平台币投资指南:熊市中的价值洼地
- 当艺术遇见区块链:NFT开发的奇幻冒险
- Web3.0市场异动:美国政府悄然增持以太坊,DeFi生态持续扩张
- 柴犬生态大爆发:Shibarium一日三破纪录的启示
- OP与ARB的对决:谁将称王称霸?
- SBF的世纪审判:这位金融神童可能面临怎样的牢狱之灾?
- RWA革命:当房地产遇上区块链,这场金融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 Tellor(TRB)绝地反击:一个预言机项目的逆袭之路
- X-SHOW:一场区块链革命的华丽启航
- 比特币的十字路口:牛市前夜还是持续震荡?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