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诉为买卖民币矿机款,能退支付支付何人纠纷却要
记得2021年那波疯狂的币圈牛市吗?无数怀揣发财梦的新手排队入场买矿机,现在回头看,那些投资决定可真是让人捏把汗啊!最近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2021年4月有位投资者用USDT买了87万的矿机,结果2023年8月二审判决出炉,原告反而败诉了。这事儿简直就是在告诉我们:投资方式不同,法律后果天差地别。 这个案子特别有意思。原告老张(化名)在2021年4月跟矿商签了托管协议,用127008枚USDT(当时相当于87万人民币)买了3P算力。结果矿商只给了800T算力,还没用多久就停摆了。老张气不过,在2021年9月就把矿商告上了法庭。 有意思的是,一审老张胜诉了,法院判矿商退还87万人民币。但矿商不服上诉后,二审却来了个180度大反转——改判矿商胜诉!这就像踢足球90分钟1:0领先,补时阶段却被判了个点球反超,你说憋屈不憋屈? 这个案子最关键的点就在于:虚拟货币在法律上能不能换算成人民币?一审法官觉得可以,毕竟矿商自己都在聊天记录里承认USDT值87万人民币。但二审法官却认为这样做就是在变相支持虚拟货币交易,违反了国家政策。 我举个通俗的例子:这就好比你去国外旅游,用人民币跟当地人换了外币。回国后你要把钱要回来,法院可能判对方还你人民币。但如果这个外币是比特币、USDT这类虚拟货币,法院很可能就不认账了。 从这个案件中,我总结出几个特别重要的投资警示: 第一,付款方式决定维权成败。如果用人民币支付,维权时退款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但用USDT这类虚拟货币支付,一旦出问题很可能血本无归。 第二,政策时间节点很重要。2021年9月3日是个分水岭,之前的挖矿合同和之后的合同在法律上待遇完全不同。 第三,合同履行情况常被忽视。这个案子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法官都没好好调查矿商到底履行了多少合同义务。这就好比租房纠纷,房东只给了你一半的房子住,法院却不关心这个事实,只纠结你付的是不是人民币。 如果你不幸遇到了类似情况,记住这几个维权要点: 1. 主张合同有效:别被"挖矿合同无效"的判例吓住,最新政策其实给出了更细致的判断标准。 2. 要求返还虚拟货币:如果当初是用USDT支付的,就要求返还USDT,千万别要求折算人民币。 3. 保留所有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合同履行情况都要保存好,这些都是维权的重要武器。 说实话,这个案件反映出当前虚拟货币监管还有很多模糊地带。作为投资者,我们既要把握机遇,更要防范风险。毕竟在币圈这片"狂野西部",规则经常在变,稍不留神就可能踩雷啊!一、案件背景:从胜诉到败诉的反转剧
二、核心争议:USDT到底能不能折算人民币?
三、案件启示:这些坑你可千万别踩
四、给投资者的实用建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以太坊震荡行情下的生存之道:如何在波动中抓住机会
- Clubhouse:从爆红到沉寂,一场社交媒体的过山车之旅
- 市场陷入胶着:比特币以太坊面临关键抉择
- 柴犬生态大爆发:Shibarium一日三破纪录的启示
- 区块链应用开发三部曲:合约、DAPP与Swap的实战解析
- 1.2亿枚以太坊的奇幻漂流:它们究竟藏身何处?
- 比特币市场遇冷:投资者为何集体躺平?
- 当区块链遇见版权:一场不可避免的变革
- Web3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内核?游戏精神或许正是解药
- 市场大跌,我们赚翻了!
- 甘孜退役士兵的华丽转身:一场温暖而充实的蜕变之旅
- NFT泡沫破裂:95%的投资者血本无归,数字收藏品的未来在哪里?
- 以太坊1550美元防线告急!多头能否绝地反击?
- 加密货币市场观察:假突破背后暗藏的危机
- 市场观察:主流币能否突破关键阻力位?
- 10月6日数字货币合约实战解析:BTC与ETH的微妙博弈
- 以太坊重回4300美元:这次真的不一样了
- 重大安全漏洞:Mixin Network遭黑客洗劫2亿美元
- 区块链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互联网世界?看树图研究院在工博会上的精彩发声
- XRP或将面临死亡交叉困境
- 搜索
-